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关于继承等问题的批复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6 20:08:59   浏览:869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关于继承等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


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关于继承等问题的批复

1951年1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


苏南司法处:
接到你处1950年12月1日苏处研字第2647号报告,提出有关继承等问题,兹经本院研究,提出以下意见希予参考:
(一)解放前所立嗣子是否有继承权的问题:我们认为在中央尚未颁布关于亲属继承等法规以前,对于继承事件,可参考婚姻法的精神来处理,你们的意见所说:“解放前所立嗣子虽为封建制度之产物,惟在当时如已合法取得身份,且为利害关系人所不争,并已成为确定事实者,似不能一律否认其效力”,查反动法律早经共同纲领第十七条明文规定废除,我们既不承认伪法当然谈不到所谓“当时如已合法取得身份”,这一点应该划清界限。其所谓立嗣者,既系封建宗法社会产物,在精神上我们应予否定,只能当作是一种收养关系。收养关系,以双方自愿为原则,(被收养人如未成年须得生父母或其有监护权人之同意)他人不得干涉,这种收养关系成立与否,须看历史事实,事实上已存在收养关系,虽未书立嗣书,应亦承认其有继承权,他人不得干涉,惟在土地改革时期,对于地主恶霸反革命分子他们的继承关系,应特别注意,勿使钻空取巧,破坏土改。
(二)养父母是否可以终止养子女收养关系:收养关系一经成立,即受婚姻法第十三条二款之拘束,非因双方自愿(如养子女尚无独立谋生能力应征得亲生父母或其有监护权人之同意)或有充分理由,不能终止收养关系,如养子是一个二流子,以觊觎财产为目的,不肯劳动,又难以教育,则养父母可以申请撤销收养关系。终止收养关系时,依被收养者的具体情况,应予生活上以适当的照顾,土改分得一份之财产,应归本人所有。
(三)此外你们提出的三、四两个问题:我们认为精神上是一样的,根据伪法院判决不生效力的既定原则,应一律作为新案受理,因这是程序问题,仍须斟酌全部证据,处理结果也并非一定与伪法院判决两样,特加说明,再婚姻法第二十七条明白规定“本法自公布之日施行”,在施行以前的继承事件,如已分析确定,即不应准予追溯既往,引起其他纠纷。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的细则

青海省人民政府


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的细则

1985.04.16
青政[1985]63号

第一条 本细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制定。
第二条 “条例”第二条所称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义务人,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税条例(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条例(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条例(草案)》及其细则规定缴纳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以下简称“三税”)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的“三税”税额。
税务机关按规定对纳税人已缴纳的“三税”进行退补或增值税年度终了进行结算,多退少补时,凡已同时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的,按退补“三税”的税额和城市维护建设税的适用税率,同时退补城市维护建设税。
第四条 按“三税”条例及其细则规定减免“三税”或由税务机关核准减免“三税”的,同时减免城市维护建设税。减免期满后,与“三税”同时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
第五条 “条例”第四条第二款所称的“镇”,是指建立了镇人民政府的建制镇。
城市市区、效区的划分,县城、镇范围的划定,由各市、县人民政府确定。
第六条 城市维护建设税适用税率,西宁市区按百分之七;建制镇(县级镇)和县城所在地镇,按百分之五;其他镇按百分之一征收。
第七条 纳税人按照核定的纳税期限,向当地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三税”时,即视同已申报缴纳城市建设税,由征收“三税”的税务机关核定后,依率计征。
第八条 纳税人报缴税款的办法,与当地税务机关核定的报缴“三税”的办法相同。
第九条 城市维护建设税由“三税”纳税人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征收。
属于全国集中缴纳“三税”的单位,在中央集中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
属于跨地区经营的单位,在缴纳“三税”单位的所在地集中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适用缴纳“三税”单位所在地的税率。
由有关部门代扣税款的,按代扣的“三税”税额和代扣单位所在地的适用税率代扣城市维护建设税。
第十条 纳税人若不按照税务机关核定的期限缴纳税款,除限期追缴应纳税款外,应当从税务机关规定缴纳税款的期限届满之次日起到缴款的当日止,每天加收滞纳税款千分之五的滞纳金。对屡催不缴的,由当地税务机关通知其开户银行(信用社)扣缴入库。
第十一条 纳税人因违反“三税”条例及其细则,被县(市)税务机关对“三税”处以罚款的,同时对国营企、事单位加处三百元以下的城市维护建设税罚款;对个体业者加处30元以下的城市维护建设税罚款。
第十二条 纳税人不服本细则第十条的处理,对“三税”纳税事项与税务机关发生争执时,必须先按照税务机关的决定同时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然后在十天内向上级税务机关提出复议,不服复议的,可在接到复议之次日起三十天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三条 本细则的解释权,属于青海省税务局。
第十四条 本细则自一九八五年元月一日施行。


无锡市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无锡市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暂行办法>的决定(市政府令第122号)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无锡市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暂行办法>的决定》已经 2011 年 7 月 11 日市人民政府第38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代市长 朱克江

                     二○一一年八月二日






无锡市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

  

  (2007 年市政府令第 93 号公布,根据 2011 年 7 月 11 日市人民政府第 38 次常务会议通过的《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无锡市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暂行办法>的决定》修订)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根据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含特种设备相关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本办法;环境污染事故、核设施事故、国防科研生产事故、特种设备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第四条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 1 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市、市(县)、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急性工业中毒事故应同时报告事故发生地市、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

  

  异地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和事故发生地单位负责人报告。事故发生地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事故发生地市、市(县)、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应当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应急救援,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第五条 市(县)、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应当立即向上一级主管部门和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在 2 小时内以书面形式上报事故情况,同时告知有关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工会。

  

  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有关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工会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市有关部门,必须在 2 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将事故情况上报市人民政府。

  

  第六条 发生一般事故由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其中,市直属企业、市建设和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管的建设工程项目,以及由市安监部门负责监管的中央驻锡单位发生的一般事故,由市人民政府或者由其授权委托的有关部门负责调查。

  

  社会影响较大,或者涉及港、澳、台或外国人、无国籍人伤亡等市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负责调查的一般事故,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市(县)、区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其中,发生火灾事故的由公安消防机构有关负责人任事故调查组组长并主持事故调查组工作。

  

  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一般事故,或者生产经营单位造成 3 人以上 6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上 3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较大事故,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任事故调查组组长并主持事故调查组工作。

  

  第八条 造成 6 人以上 10 人以下死亡,或者 30 人以上 50人以下重伤,或者 3000 万元以上 5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较大事故,由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或分管秘书长任事故调查组组长并主持事故调查组工作,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负责人任事故调查组组长并主持事故调查组工作。

  

  第九条 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不在同一个市(县)、区行政区域的,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

  

  第十条 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第十一条 事故调查组工作规则:

  

  (一)事故调查组组长主持事故调查组的工作。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互相配合,在事故调查组组长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二)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工作中应当诚信公正、恪尽职守,遵守事故调查纪律,保守事故调查秘密。

  

  (三)未经事故调查组组长允许,事故调查组成员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有关事故的信息。

  

  第十二条 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进行。必要时,事故调查组可以直接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分析鉴定,所需费用由事故发生单位支付。技术鉴定所需时间不计入事故调查期限。

  

  第十三条 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60 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 60 日。

  

  事故调查组成员单位应当根据事故调查和对事故责任的认定情况,依据法定职责,在 30 日内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单位或者责任人员提出处理建议。

  

  第十四条 事故调查组应当依据事故事实、证据和法律、法规规定,科学分析,充分论证,形成事故调查报告,并对事故调查报告中的事故原因、性质、责任及处理建议取得一致意见。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第十五条 事故调查报告由事故调查组组长单位向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提交。事故调查的有关资料由事故调查组组长单位负责归档保存。

  

  第十六条 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 15 日内作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不超过 30 日。

  

  第十七条 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复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的批复,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

  

  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单位和人员的处理,应当在处理结果作出之日起 30 日内抄送事故调查组组长单位。

  

  第十八条 市、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事故调查专项经费,用于支付事故调查的相关费用。

  

  第十九条 事故发生单位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安全生产事故造成本单位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本单位是事故发生单位;

  

  (二)安全生产事故造成非本单位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负责生产管理和指挥的单位是事故发生单位;

  

  (三)非法承包单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非法发包和非法承包的单位是事故发生单位;

  

  (四)依法承包单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依法承包的单位是事故发生单位;

  

  (五)其他单位对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负有责任的单位是事故发生单位。

  

  第二十条 本办法所称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是指事故发生单位注册地。事故发生单位实际生产经营地与注册地不在同一个市(县)、区行政区域的,异地生产经营 6 个月以下的,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是该单位注册所在地;异地生产经营 6 个月以上的,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是该单位实际生产经营所在地(建设工程施工除外)。

  

  安全生产行政管理责任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级、属地管理的原则。属地管理的安全生产行政管理责任范围有异义的,以公安机关的管辖权限范围确定。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二十二条 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二十三条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发生的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参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特种设备相关事故的具体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 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